|
|
国际金价牛气冲天 黄金股能否再续反弹
1月6日以来大盘展开了一波反弹行情,黄金股一改前期颓势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五,黄金板块上涨逾23.5%,而同期大盘涨幅只有7.8%;从个股涨幅来看,豫光金铅、中金黄金、山东黄金分别以27.27%、26.75%、23.16%名列近20日涨幅榜第二、三、五名。其原因,业内人士指出除大盘回暖外,主要是受益于国际现货黄金超给力的上涨。
金价飙升激发黄金股
2011年国际金价自去年9月6日冲至1922.6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后,展开了一轮较大规模的回调,在去年年末完成筑底后一直向历史高位回升,2012年元旦刚过,国际现货黄金和纽约期金就开始了“给力”反弹,其中现货黄金1月劲升11%(见图1),创去年8月来的最大单月涨幅,录得5周连涨,目前价位为1757.30美元/盎司。
黄金外汇分析师邱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四季度美元走强及技术性卖压使得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大幅回落,但全球经济持续恶化及流动性过剩继续给予黄金价格以强有力的支撑。从技术层面来看,国际金价仍处在去年12月底形成的上升通道之中,中期看后市仍有上涨空间。渣打、瑞银、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机构预测,今年黄金价格有望继续走高。其中普华永道近期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预计金价最高可达到2000美元/盎司左右。
金价近期的飙升由多因素交织推动,先是春节期间美联储宣布延长零利率政策至2014年底,使得未来QE3推出预期大增,加上欧债危机的阴魂不散,使得市场避险情绪再次升温,刺激了国际金价大幅走高;此外,春节前后黄金季节性的消费高峰也带动了黄金股的走强。
但业内人士认为,金价的涨势也存在一定的隐忧。首先是和金价紧密负相关的美元指数,虽然在金价上涨的15个交易日中一直处于下跌通道(见图2),但有关美元将重回升势的预期不绝于耳。纵观历史,美元指数的走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美国的货币政策,二是美国经济自身发展以及相对别国的情况。目前延长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仅仅是消息面的刺激,如果没有进一步推出QE3,美元指数的下跌只是暂时的。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当前的复苏状况并不理想,美元和金价命运何去何从,还要重点关注2月3日晚上8点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反应美国经济的最重要数据,每月公布一次)。第二,节后淡季考验黄金反弹,近10年来国际金价在春节前和春节中,上涨的概率都很大,但在春节后更多是下跌,平均跌幅达到了0.9%。
不确定性制约后市行情
从基本面看,2011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360.957吨,再创历史新高,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工信部2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份,全国黄金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98.336亿元,同比增长35.71%。黄金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实现了惊人增长,中金黄金、山东黄金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优良的业绩为股价提供了“安全垫”。
从估值来看,民生证券分析师滕越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前黄金板块估值已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20倍PE水平,处于安全边际较高的区间内,交易机会显现。
但光大证券分析师汪前明指出,统计显示,在大盘和金价同时上涨的情况下,中金黄金、山东黄金等金矿股上涨的概率高达88%,大盘的走势成为黄金股波动的基础和重要因素所在。春节长假后,大盘一直处于震荡盘整,目前正在上攻长期下降趋势线,如有效突破,则中期趋势明朗,黄金股上涨空间可期。■
业绩变化左右股东增减持
新年1月,市场出现小幅回暖,上证综指月涨幅4.24%。期间虽有春节休假因素影响,但回暖的市场氛围却让产业资本继续加快增持脚步,被增持的公司数量直追2011年12月。
黑色金属等四行业成被增持重点
数据显示,在1月份15个交易日中,共有105家上市公司被产业资本进行了增持,增持股数合计3.32亿股,增持市值达到27.56亿元,与2011年12月22个交易日119家公司、合计5.44亿股总市值49亿元相比,虽然在市值和股数上环比明显减少,但折算到天数上,交易热度并未减缓。
从被增持个股行业类别看,本次增持的27.56亿元主要流向了黑色金属、 化工、采掘、商业贸易四大行业,累计被增持了19.41亿元,占产业资本增持总金额的70.45%。这种高比例现象的出现与宝钢股份、中国石化、中国神华等央企大鳄们的鼎力相助有关。数据显示,仅宝钢股份一家就合计动用资金7.9亿元,公司1月17日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宝钢集团在2011年9月27日至2012年1月16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75亿股,约占1%。
近九成预告业绩的被增持股预喜
目前被增持的105家公司中有74家公司进行了2011年度业绩预告,而这些公司中有64家(占比86.49%)公司预喜,仅有10家公司预减或预亏,这说明产业资本选择增持的对象主要是业绩向好的公司。如东方园林公告称业绩预增60%~90%,原因是园林绿化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业务拓展稳步推进所致,而这种利好预期也获得了包括董事长、副总经理等5名高管月内17次增持。
从市场表现看,105家公司中有38家公司1月份股价实现了上涨,占比36.19%,其中涨幅超过大盘4.24%的个股有22只,涨幅超过20%的有中金黄金、兴业矿业2只个股。在这些上涨的被增持公司中,除业绩“催化”股价外,重组概念也是推升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如月涨幅达10.44%的霞客环保,原第二大股东江阴中基矿业投资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任元林自2012年12月12日开始增持,截至1月13日,中基系持股数量已上升至3314万股,超越了原第一大股东即董事长陈建忠持有的3259万股,这意味着陈建忠如不立刻行动,则控股权将会旁落。
1月份减持力度明显回落
在1月份被减持公司中,有56家公司合计减持了1.83亿股,减持市值17.16亿元,环比2011年12月139家公司减持股份3.04亿股51.40亿元而言,减持力度有明显下降。从市场表现来看,增减持个股在1月份表现大致相当。数据显示,被减持的56只个股在1月份有19家公司实现上涨,占比33.93%,略低于被增持股占比。
从业绩预告来看,56家被减持公司中有48家预告了2011年度业绩,剔除业绩不确定的公司,预喜公司占比72.9%,预忧公司占比25%。数据显示,净利润环比缩水较大的公司大都出现在减持阵营,如拓日新能、*ST石岘、太平洋等公司。其中拓日新能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和瑞源投资发展1月19日减持了121.52万股,涉及市值1360.75万元,而公司也公告称年度业绩继中期和三季度连续下降后,预告净利润预亏13500万元~14500万元。
梅花集团自1月13日减持公告日至今,下跌了17.37%,这是1月份被减持股份最多的公司。资料显示,第四大股东新天域生化所持的股份在今年1月6日刚刚解禁,其就迫不及待地自1月12日起至1月13日共计减持8000万股,涉及市值6.43亿元,从公司年度业绩预告来看,净利润环比出现了下滑。科学城大股东的嗅觉可谓灵敏,2月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终止与富安矿业进行的资产重组计划,并将继续停牌不低于30天,而在重组失败消息公布前,第一大股东中国银泰投资却自1月4日至1月9日就减持了2182.74万股,套现1.02亿元,这意味在公司公布重组失败消息前,大股东已成功套现。■
成交清冷 折价高企
因春节放假因素,1月份大宗交易市场月成交额出现明显下降,交易额仅41.82亿元,相比2011年12月环比骤降61.3%。
长假效应左右大宗交易热度
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沪深两市整体发生大宗交易196次,涉及上市公司97家,累计成交股数4.87亿股,总成交金额41.82亿元,环比2011年12月的182家公司450次交易108.06亿元的成交金额,大宗交易市场的热度下降明显。
而这种热度的下降不仅从整体上可以显现,即使细化到每周交易上也能证实1月份大宗交易市场的清冷。数据显示,在成交额最大的1月9日~1月13日期间,大宗交易额仅为15.49亿元,而在2011年12月大宗交易最活跃的12月19日~12月23日期间,周成交金额则高达40.71亿元。其实自2008年大宗交易平台设立以来,这几年的春节月一般都是当年大宗交易最平淡的月份,如2011年2月份成交的204次大宗交易为当年月成交次数最小值,61.62亿元的成交金额也仅略高于同样交易日偏少的10月份(成交金额为58.87亿元),为全年成交次低额。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节前大宗交易清淡为正常现象,因为假期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买卖双方动作都趋于谨慎。
买方资金减少导致折价快速攀升
1月4日,2012年A股“开门绿”,大宗交易成交价格随之出现回落,首周成交平均折价7.88%。1月6日,大盘止跌反弹,1月第二周的前两个交易日A股更是连续出现放量上涨,由此也带动两市大宗交易规模出现一定放大,但成交价格却并未出现明显回升,整体折价水平反而继续攀升,达到8.86%。其后,随着市场的跌宕起伏,尽管第三周指数实现了3.32%的周涨幅,但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却很模糊,导致期间5个交易日的大宗交易成交量还不及第一周的两个交易日。
正因卖方的惜售情绪促使了大宗交易折价率的逐步回落,1月份的后两周平均折价率分别降至7.41%、6.77%。不过从1月整体折价情况看,月平均折价却为8.15%,为自2011年以来最高月折价率。分析人士指出,1月份大宗交易成交价格明显下滑与春节长假直接相关。历史数据显示,在2011年的春节月(2月),大宗交易折价率为7.57%,同样为全年折价最高月。买方资金总体减少提升了买方议价能力是导致大宗交易折价率攀升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份,大宗交易现象累计发生196次,其中137次折价超过5%,56次折价超过10%。1月9日~1月11日,梅花集团原始股东新天域生化连续3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疯狂卖出,累计出手8000万股。其中,1月9日折价16.83%,1月10日折价14.1%。从上交所披露的梅花集团1月9日、10日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的成交信息看,新天域生化解禁股的“倒手”应该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即使折价成交,新天域生化依然获得2.5倍的收益;而另一方面,接盘方次日也可通过二级市场卖出赚取不菲的差价。“可以推断,梅花集团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受益方急于短时间内兑现。”有市场人士认为,梅花集团停牌前就有为新天域生化减持留出时间窗口的嫌疑,从复牌公告看,公司早有股价继续下跌的心理准备,本次停牌时间选择在新天域生化大幅减持后,明显是利益输送。
溢价交易者故事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宗交易普遍以折价成交的情况下,广汽长丰、海虹控股、和佳股份3家公司却以超过股价8%溢价成交。1月18日,广汽长丰在大宗交易平台以每股16.9元成交87.43万股,溢价高达11.33%,此次溢价交易与广州汽车集团换股吸收合并广汽长丰的方案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有关。有业内人士认为,广汽长丰的重组是广汽集团扩张战略的核心,随着广汽长丰二次重组的落定,整个“大广汽”布局将在今年完成。
海虹控股在1月31日以6.02元成交了52.21万股,溢价9.64%,卖方为国信证券珠海翠香路营业部,买方为国泰君安乌鲁木齐新华北路营业部,交易显得很平常;2月1日,大宗交易数据显示海虹控股再度出现以6.62元的价格成交50.04万股溢价11.26%的现象,巧合的是,这两日溢价交易买方均为国泰君安乌鲁木齐新华北路营业部,对于该营业部连续2天敢以“涨停价”购买的行为,其背后或存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秘,值得跟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