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乐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黑马大家谈黑马投资黑马军事黑马影音
查看: 52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的经济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5 2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登录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孔子的经济观点也具有普世价值的特质,不是一句“子罕言利”这样的断章取义式的误读所能污蔑了的。事实上,孔子非常重视经济问题,论语、左传等对孔子的论述多有记载。总结说来,孔子的经济思想中有如下观点:
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肯定人的致富愿望,但反对取不义之财。“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孔子认为,一般人都有追求财富的强烈欲望。“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述而》),在孔子看来,无论是君子与小人在内的一切人的求富欲望,只要他们求富有道,不违背“义”的道德规范,追求财富就是合理的经济行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这是孔子的义利观,也是他对获不义之财者的蔑视。孔子认为最高层次的利益应该是“礼、义、利三者的有机统一”---“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左传》成公二年)。《大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富国裕民、创造财富有基本的法则:从事生产财富的人应该很多;食俸禄、消费的人应该很少;生产财富应该抓住时机,速度快,十分勤奋和努力;使用财富、消耗财富应该量入为出,节用而适度。这样,国家的财富就经常保持富裕、充足了。仁义的人,以财富使自身获得美好名声;不仁义的人,则会贪得无厌,聚敛财富,不惜触法亡身。”
二、提倡经商致富,鼓励商品流通。大弟子子贡经常受到孔子的表扬,。《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就是: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孔子有时还以商品自喻“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三、主张社会分工,反对全民务农。学者和公务员不要去学种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比亲自务农对社会更有意义。
孔子在亚当斯密之前二千三四百年就发现了分业思想,斯密认为分业的利益在:1.专从事特殊的业务能容易熟练掌握;2.不要时常转换职业,能得到时间上的经济;3.专心于一事,能促进发明和改良。“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这也是分业的利益。其实同时“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论语》中又有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到达君子境界后便心怀道德,而“小人”才念土地。这里的君子是指脑力劳动者,而小人是指体力劳动者。此外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含有此意。
四、主张社会财富均衡分配,反对贫富悬殊。“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亦即诸侯或大夫,土地财产少并不可怕,怕的是该多的少了,该少的反而多了。百姓少不可怕,怕的是百姓不安宁。土地财富各得其所也就不存在贫的问题,百姓和谐相处,统治就不会倾覆。
五、主张合理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孔子曾表扬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也曾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而在先进篇中又提到“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对于前人住宅的俭朴,孔子也是大加赞扬,例如“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意思是说孔子说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修治住宅,刚有一点就说:‘差不多够了’。稍微有一些就说:‘差不多齐全啦’。多了就说:‘几乎是富丽堂皇的了’。
六、主张廉价ZF,反对铺张浪费。要求当政者“尊五美”。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齐景公曾问政于他,孔子回答说“政在节财”。“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见到讲排场的大家族,孔子怒斥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七、主张轻役薄赋、藏富于民。他特别反对统治者滥增赋税,加重人民负担。孔子的弟子有若曾代表孔子表达过“薄赋税”的思想。《论语·颜渊》说:“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另据《左传·哀公十一年》之记载看,孔子则明确提出要“薄赋敛”。孔子这种薄赋税,散财于民之主张,其目的是让民富,以达君富,造成一种国泰民安之社会,使百姓安居乐业。同时,孔子也主张轻役,减少人民对国家的服役时间,以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提高生产力,增加生产成果。因此孔子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八、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史记·孔子世家》载:“粥羔豚者弗饰贾;……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荀子·儒效》载:“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必蚤正以待之者也。”这记载的是经过孔子整治的市肆商品交换得到了正常的发展。孔子倾向于自由通商政策,反对鲁大夫臧文仲置六关以征税的方法,主张开禁利民。
九、富民教民的治国原则。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可见在孔子看来粮食是重于军备的。《论语》中子路篇有论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知道在当时一国的强大首先应该让人口数量增加,这是因为当时的战争以肉搏为主,人口是士兵人数的基础,其次人口更是劳动和粮食产量的保证,所以孔子提出先人多,再让人们富裕,在富裕之后要让他们学习知识。这样的思想首先是以物质生活为保障的,再加以精神境界的提高。这样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当时而言是非常可贵的。
2#
发表于 2011-3-2 21:32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4-2 14:44 | 只看该作者
1# 豆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马乐园 hmly666.cc

GMT+8, 2025-11-2 02:03 , Processed in 0.0724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