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乐园
标题:
《墨鱼游戏2》2025真人秀
[打印本页]
作者:
福哥
时间:
2025-10-25 11:35
标题:
《墨鱼游戏2》2025真人秀
如果把一场真人秀的淘汰机制比作一场无声的海啸,那么《墨鱼游戏2》开播以来掀起的波澜,早已不只是娱乐版面的头条,而是戳中了整个港娱生态的神经末梢。节目刚上线,收视与话题双双爆表,社交媒体上“邓兆尊”三个字一夜之间冲上热搜。但人们热议的,不是他玩了什么游戏,而是他在镜头前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我们这些老面孔,是不是早就被时代划掉了?”
这话不是情绪宣泄,而是某种集体焦虑的缩影。作为本季《墨鱼游戏2》中最受关注的“资深艺人”代表,邓兆尊的登场本身就带着一种吊诡的仪式感——他既是观众记忆里的熟脸,又是这个以“残酷淘汰”为核心的竞技场里最“不合时宜”的存在。而更令人唏嘘的是,与他同期被淘汰的,几乎清一色是观众耳熟能详、活跃于上世纪末至千禧年初的艺人:梁思浩、江美仪、甚至曾是TVB当家花旦的薛家燕也未能幸免。
短短三集,节目组像动了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将一众“过气艺人”迅速请出赛场。这背后,真的是实力不济?还是另有隐情?
有资深港娱制作人私下透露,这类网综的选角策略早已不是单纯看“有没有观众缘”。平台算法会先调取艺人在社交平台的互动数据、短视频播放量、广告转化率等指标,构建一个“商业价值模型”。而像邓兆尊这类艺人,虽然知名度高,但年轻受众中的“破圈力”不足,商业变现潜力有限,自然在赛制设计中被默认归入“可牺牲角色”。换句话说,他们的参与,更像是节目组用来“唤醒集体记忆”的情感钩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者。
但邓兆尊并不买账。在被淘汰后的采访中,他罕见地表现出愤怒:“我练了半个月体能,每天跑五公里,不是来当背景板的。”他透露,节目组在录制前曾承诺“公平竞技”,但实际比赛中,任务分配、镜头剪辑甚至体力消耗的环节,都明显向年轻艺人倾斜。比如一场需要快速记忆数字的挑战,年长艺人被安排在嘈杂环境,而年轻组则享有相对安静的准备区。“这不是游戏,是剧本。”他直言。
这番话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少观众开始回看节目,果然发现剪辑上的“猫腻”:资深艺人的失误被反复播放,而年轻人的崩溃瞬间则被轻描淡写带过。更有网友扒出,节目组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高光片段”中,90%以上主角均为35岁以下艺人。这种“选择性呈现”,无形中加剧了“老人不行”的刻板印象。
有意思的是,这场争议反而让《墨鱼游戏2》的热度再攀新高。制作方似乎早有预料,迅速推出一档衍生节目《墨鱼背后》,邀请被淘汰的艺人坐下来谈感受。邓兆尊在其中坦言:“我们不是怕被淘汰,而是怕被当成笑话。”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中年艺人的困境——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他们的专业、经验、甚至敬业精神,都可能被一句“你过气了”轻易抹杀。
但反过来看,这是否也是一种倒逼?当观众开始质疑节目的“公平性”,其实也意味着大众对“年龄歧视”的敏感度正在提升。近年来,韩国综艺《机智的露营生活》、内地《我们的客栈》等节目,都在尝试打破“唯年轻论”,让资深艺人以更真实、多元的形象回归。而《墨鱼游戏2》的爆红与争议,或许正是一次残酷但必要的提醒:娱乐工业的更新换代无可避免,但如何让“退场”更有尊严,才是行业真正的成熟标志。
我们总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但在《墨鱼游戏2》的聚光灯下,这些曾为香港娱乐圈拼过命的面孔,至少争取到了一次“被看见”的机会——哪怕是以被淘汰的方式。他们带走的不只是遗憾,更是一记叩问:当算法决定谁该留下、谁该离开,我们是否也在无形中,成了那台冷漠机器的一部分?
下一个被淘汰的,会不会是你我?
作者:
福哥
时间:
2025-10-25 11:36
墨鱼游戏2完结
https://pan.quark.cn/s/89904a98dd62#/list/share
https://pan.baidu.com/s/1fhv4XRD21BIVqBp4kNH9Gw?pwd=8888
欢迎光临 黑马乐园 (http://www.hmly666.cc/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