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展望· 2012年中国经济转型中放慢步伐 ◎本刊记者 张宇 2012年,没有“诺亚方舟”的船票,全球各国只能奋起自救。中国经济下滑势头也将延续,近期券商、银行等机构纷纷下调了对于2012年GDP增速预期,约在8%~8.5%之间。但是2012年货币政策或许不会像2011年这么剑拔弩张。随着通胀回落至约3%的较低水平,货币政策基调可能“稳中有松”,这将为A股流动性松绑。 GDP增速下滑,经济继续探底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普遍减速,2011年前3季度,我国GDP增速在主动调控下逐季度下行,机构普遍预期全年约为9.2%,这低于2010年10.4%的增速,与金融危机时2009年水平相当。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1年经济放缓主要与“三驾马车”同时减速有关,特别是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我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占固定资产投资约24%的房地产投资也出现了下滑。 2012年这“两驾马车”可能还是跑不快。从出口来看,美国经济呈现出弱复苏迹象,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身处衰退泥淖。“希腊、意大利债务在2012年2"4月份集中到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动荡,要想解决欧债问题,要么减少赤字,要么通胀。”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本刊说,他认为欧债风险可能甚于2011年。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2年增速可能继续回落,低于近10年来保持的23%水平。机构预测2012年尽管有700万套保障房开工,但是继续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会明显下滑。而制造业PMI指数以及工业增加值的持续低迷,表明2012年制造业投资或许不会复苏太快。最有可能增长的是基建中的水利和高铁投资,这是中央政府一直强调重点,但它毕竟对于GDP拉动有限。 对于内需消费,中央政府一直呵护有加。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2011年前3季度,最终消费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32.7%提高到47.9%。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扩内需,同时也出台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税等措施来释放居民消费能力。但扩内需是经济转型的一项中长期任务,2011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保持在17%,考虑到2012年通胀水平将回落,消费增速或将回落。伴随着“三驾马车”同时放缓,2012年中国经济将在转型中放慢脚步。 货币政策稳中有松,窗口期在一季度 我国货币政策同时兼顾通胀、增长和高房价,令2012年货币政策相机决策充满了变数。不过,多家机构预期却一致,光大证券等机构预期2012年M2增速约为13%~14%,新增信贷规模约为8~8.5万亿,两项均略高于2011年水平。本刊记者注意到,随着全球经济衰退,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停止了加息,甚至开始降息,中国央行将如何行动? 机构普遍预测2012年CPI将回落至略高于3%的水平,这为2012年货币政策腾挪留下了空间。特别是外汇占款4年多来连续2个月负增长,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扩张的主因,且不管是避险需求还是双向波动预期增强,外汇占款负增长将减少基础货币投放量。考虑到经济2012年下行风险以及上半年公开市场到期仅6330亿元等因素,多家机构认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势在必行。 10月中旬,3年期央票利率15个月来首次意外下行,11月30日,央行又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50BP,本周四央行停发了3月期央票,令降存准预期更强,这些都传递出货币政策“稳中有松”的信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年底和2012年,存准将下调2"4次,将释放出8000亿"16000亿元资金。 但是,2012年货币政策V型反转几率较小,虽然GDP同样有破8%风险,但政策不会像2008年9月那样宽松,2012年还需要继续消化反危机时投放的天量货币。“货币政策需要在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上做一个微组合。”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对本刊说,他认为2012年上半年下调存准1%以对冲外汇占款和央票到期双双减少,甚至还有可能调降基准利率0.25至0.5个百分点。“没有必要彻底放开货币政策,如果欧元区经济不破裂,货币政策微组合也不需要完全实施”。 对于相机决策的货币政策而言,2012年面临着欧债危机、美国大选、中东局势演变等外围不确定因素。特别是2012年欧债危机可能更加严重,二级市场上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扬,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程度不亚于金融危机时的2008年,而一级市场上大量国债到期(见图2)。这是全球经济复苏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也是观察货币政策将如何相机决策的重要窗口。 稳中有进 财政政策力推转型 “稳中有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的定调,即在保持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稳定下,利用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如果真能取得重大进展,将使得中国经济再次释放出制度性红利,这对于孱弱的A股来说是个重大利好。 从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来看,结构性减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抑制“两高一资”行业将是2012年财政政策的看点。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重申“有扶有控”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也表明信贷政策将配合产业政策调整。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财政、产业政策的发力点。从财政部长谢旭人本周讲话中不难看出,税收政策明显地围绕“调结构”这条主线:对于能源资源产品、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降低进口关税,在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以降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继续对小微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而对于资源税和消费税,2012年将进一步加大改革,这对于煤炭等资源股将是进一步的利空。 此外,政府通过大幅上调贫困标准、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各项政策措施来促进农村消费,还提出了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这些表明在2012年经济下行周期中,财政政策将很有看头,也不排除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继续支持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 ·A股市场展望· 2012年,或是A股新一轮牛市起点 ◎本刊记者 马曼然 翻过感伤的2011年,结合估值、宏观经济、流动性与股市自身周期,《红周刊》判断2012年或将是A股转折之年,年K线有望在2012年看到一根阳线,也有望成为A股新一轮牛市的起点。2012年上证指数下部区间在2000点附近,上部区间有望挑战3000点大关。 整体估值见底 局部呈现分化 当前,全部A股估值约为13倍,沪深300估值为10.35倍,中小板整体估值也从年内高点3067点时40倍快速下降到当前的30倍。与历史相比,A股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底部,与998点、1664点时的估值相当。从市场结构来看,是大盘蓝筹股拉低了整体估值水平。上证红利指数估值2011年已创出历史新低,最低至8.43倍,低于2011年前的历史最低位——2005年10月28日的9.89倍。 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见表1),目前上证综指估值为12.02倍,低于道指、标普500、日经225,纳斯达克等重要市场指数;市净率除了略高于日经225指数外,均低于上述各指数。所以从估值来看,A股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流动性将明显改善 从市场流动性来看,2012年解禁股为4313.69亿股,较2011年减少了17.69%。而且2012年解禁高峰在年末,上半年解禁压力相对较小,解禁股数量仅占全年的25%。从货币供应来看,M1、M2经过2009年非常规地大幅上涨与2011年非常规地大幅回落后,考虑到政府继续消化反危机时投放的天量货币,2012年M1、M2所代表的流动性可能缓慢回升,但仅仅是回归常态而已,不具备全面放松条件。 最近几年来,每当股市严重低迷时,全球各国都会出台一些救市措施。2008年10月全球股灾时,美国推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且美联储连续降息。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双转向:确定了4万亿刺激方案,同时加大信贷投放;2010年7月,沪指跌落2700点附近,美联储开始用资金购买国债,我国央行连续6周净投放,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次也将不会例外。随着贷款实贷实付以及新增信贷结构性放松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下调,预计2012年货币供应量有望出现小幅回升。 申银万国证券预计,2012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处于较为平衡状态,存在前松后紧的可能。2012年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将达8万亿元,M1、M2同比增速回升至15%。目前来看,除了存款准备金率处于历史最高点外,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处于常态区间内,特别是随着通胀大幅回落至3.5%的水平,有机构预测甚至央行还有可能降息。 流动性改善对应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亦将逐步改善,但宏观调控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正日趋明显,市场普遍预期2012年的一、二季度才可能看到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底部,而在此之前市场仍将处于企业盈利下滑和估值改善两股力量此消彼长的博弈中。瑞银证券预计,未来3"6个月,即便2100点不是绝对低点,也不至于是绝对高点。当前买入在未来3"6个月内获得绝对回报的概率相当大。 一季度市场将触底回升 结合马丁投资时钟理论,当前市场正处于第1个阶段(见图2):即债券涨、股票跌、商品跌。接下来,也就是2012年一季度,股票市场将见底回升。但考虑到流动性还不会猛烈释放,且市场长期积弱,短时间内走出单边牛市的概率较小,但是悲观到极致可能会诱发乐观情绪的出现,从而使指数的上行区间有挑战3000点大关的可能。 如果按照2008年A股最低PB估值,上证指数约跌到1950点。但这样的估值对应着全球金融海啸和2008年四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整体亏损的状况。如果给予2012年市场8"11倍的动态市盈率和10%~20%的盈利增速,那么上证指数波动区间为2000"2900点。“按照悲观预计,2012年像2008年那样,上证指数偏离10年线17%的话,市场极限位在1950点左右。” 深圳晟泰投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薛冰岩从技术角度分析(见图3)。 业内资深技术专家分析,A股过去20多年的历史经验表明,大小熊往往交替而至,跌幅达到55%的熊市一般5年一次,75%的熊市10年一次,40%的熊市则3年一次,2001~2005年是一轮跌幅55%级别的熊市、之后是2008年的75%级别的熊市,这次从3478点首先不会是50%和75%,应该是40%级别的,也就是说这轮熊市的合理低点,按照40%的跌幅测算,合理位置应该是2086点。 2012年一季度,股市将迎来温和波动的筑底反弹行情,但在投资上还不能太激进,选择具备攻防兼备的投资机会是最佳策略。本刊认为,2011年“十二五”规划停留在概念阶段,2012年才是真正的“转型”之年,一季度看好两类投资主题: 一是调整充分的消费股。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将是2012年政府工作的主基调,随着人口红利步入尾声,“刘易斯拐点”带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将带动国内消费率的提升。消费升级可能将是贯穿2012年的主题,近期消费板块出现补跌,但消费股依然有扎实的基本面支持,当股价回落到一定的幅度,又会引发大量资金的追棒。关注补跌后的酿酒食品、医疗保健、旅游酒店投资机会。 二是新兴产业股。国务院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列为未来5年内重点发展的对象。在此之后,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中线资金炒追逐的热点。相对更看好节能环保、化工新材料、TMT等细分领域。 除了这两大投资主题外,由于一季度有望见到经济增速下滑的低点,关注GDP短周期调整结束的周期重估,看好金融、房地产、券商行业周期性板块。·主题投资之一· 探寻2012年高成长股 ◎本刊记者 刘增禄 2011年,上证综指年跌幅22.72%,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跌幅分别高达35.9%和37.96%。虽然2011年中小板公司盈利增速有所回落,但是股本偏小,流动性更好的中小板在2011年每次反弹中表现都是最好。尽管小盘股仍有价值继续回归的可能,而一旦2012年市场确立上涨趋势,小盘股滋生的牛股往往会多于蓝筹股 2012年谁家业绩持续增长? 统计目前A股市场各板块的估值水平,截至12月28日,中小板动态市盈率(TTM整体法)降至25.33倍,创业板也降至35.5倍,尽管相比沪深300板块整体10.12倍的市盈率仍明显高企,甚至较全部A股12.2倍的估值水平溢价也分别高达107.62%、190.98%,但是据Wind资讯的盈利预期(见表1),2012年中小板公司净利润整体预期同比增长43.29%,创业板整体净利润预期同比增长49.69%,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市场整体平均预期,如果预期能够照进现实,目前小盘股的估值水平尚属合理区间。 统计中小板公司2011年以来的业绩增长,在有同期可比数据公司中,2011年前3季度共有30家公司净利润逐季实现盈利且持续增长。根据目前公司披露的2011年年度业绩预告和Wind资讯预测的2012年净利润平均值统计,将有25家公司2012年全年业绩实现同比增长,15家增长幅度在30%以上。 其中,康得新预期增长颇为值得期待。公司数据显示,2011年前3季度公司净利润分别环比增长25.55%、171.2%、2.87%,尽管2011年下半年公司增长趋缓,但年度业绩预告净利润预计增长80%"110%,根据去年7009.25万元的净利润推算,预计2011年将实现净利润14719.41万元。根据Wind资讯对公司的预测值,2012年预计康得新的净利润额将实现31906.67万元,由此2012年全年公司利润增幅有望大幅增长116.77%。以12月28日收盘价计算,公司目前TTM市盈率为62.25倍,相比中小板整体43.29倍也相对高企,但如果116.77%的利润增幅能够实现,估值水平也会相应降低。同时,丽江旅游、青岛金王、北京利尔等中小板公司2012年均具备了不错的业绩增长预期(见表2)。 根据盈利预期统计,创业板目前也有5家公司2012年业绩增长预期可期。其中朗科科技在2011年各季度净利润持续环比增长,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1年全年净利润预期将略增50%实现约2175.17万元,Wind资讯给予公司2012年全年的净利润实现额高达12000万元,如果预期实现,2012公司的业绩同比增长将高达451.68%。天龙集团、秀强股份、汤臣倍健、福瑞特装等公司的增长预期也同样高于40%,足以维系公司相对高企的估值水平(见表3)。 食品饮料 餐饮旅游上半年发力 从行业角度统计,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目前仅有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建材3个板块的估值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整个市场估值水平被银行等大盘蓝筹股有效拉低。但是估值偏低不代表公司就一定有赚钱机会。从业绩增长情况看,统计自2006年股改以来的A股市场显示,每年一、二季度通常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爆发期,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2011年,每年一季度仅有食品饮料1个板块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二季度,实现较快增长的行业有所增多,综合、餐饮旅游、建筑建材、机械设备4个板块均持续实现了20%以上的利润增长。三、四季度,上市公司传统滞涨期来临,因此本刊相应降低筛选标准,但即便这样也难找出业绩持续增长的行业。四季度作为房地产的传统旺季,也仅有房地产一个行业实现了历年都保持增长。 统计2011年各板块表现,食品饮料、金融服务、采掘、公共事业、化工、房地产、信息服务7大板块仍相对市场整体更为抗跌。食品饮料抗跌性最强,年跌幅仅为7.94%。作为历年一季度增长最快的行业,中金公司认为,考虑到食品饮料相对较高的估值溢价率以及个股业绩可能低于预期等风险,建议对盈利稳健与估值安全边际双重标准进行防御组合,如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股份、燕京啤酒、贵州茅台和贝因美等公司给予关注。对于二季度传统高增长板块,银河证券称餐饮旅游仍处于景气周期,且当前估值处于历史地位,建议关注中国国旅、峨眉山、ST张家界、宋城股份等公司。·主题投资之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股“钱”途光明 ◎本刊记者 谢长艳 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首位,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先导产业。随着新兴产业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有业绩支撑的新兴战略产业股或将再次成为亮眼的投资主题。 投资3.4万亿,节能环保大方向已定 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节能环保成为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近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显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该规划再次明确节能环保重点仍是四大污染物减排,主要领域为水与大气治理。 桑德环境、格林美等环保概念股曾经在2010年成为市场热点,但是2011年也敌不过大盘下跌。11月中旬以来,节能环保板块随着大盘步步走低,银河证券环保行业分析师冯大军表示,市场对政府即将出台的环保规划早有预期,“十二五”规划内容更多是宏观方向的指导,具体每个环保细分行业的规划和政策,要等到2012年上半年才会陆续出台。 由于国务院要求在2013年年底和2015年年底,分别对环保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布,以此作为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所以,机构普遍看好2012年环保板块的投资机会,银河证券建议关注发展最晚、空间最大的固废处理行业,重点是外延扩张的污水处理行业,以及火电脱硫专业化运营和非电行业脱硫的机会,建议关注桑德环境、碧水源和龙源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亮点纷呈 “十二五”规划纲确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非常抢眼。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我国明确提出将加快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新一代通信网络。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股有可能成为2012年重点投资主题。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累计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作为未来信息技术的代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市场潜力更大。市场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而2010年时规模仅仅2000亿元;在云计算方面,作为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预计未来5年市场空间也将超过2000亿美元。 机构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由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的云计算概念股华胜天成以及在高端商业客户互联网专线接入的市场份额达到50%、网吧专线接入市场份额接近100%的鹏博士。在网络安全方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启明星辰也值得关注。 在物联网领域,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国泰君安建议关注智能工业领域的软控股份、大族激光;智能交通领域的银江股份、易华录;智能电网领域的东软载波、福星晓程,智能安防领域的海康威视。在中国导航地图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供商四维图新、超图软件也有不错的前景。 混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全面启动 继工信部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将成为未来5年装备制造重点突破方向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日《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也提出新能源汽车的车船税有望减免。虽然受到政策扶持,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过7000辆,其中商用车约占5000辆,行业规模尚比较小。 多家机构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车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最好的。但是国内的政策导向明显倾向于纯电动汽车,受技术和市场接受度制约,中短期内纯电动汽车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致使技术更为成熟的混合动力车发展滞后于纯电动汽车。东兴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王明德表示,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对混合动力汽车在产业发展将重新定位。那么压抑已久的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有望开启。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开启将直接带动电池以及永磁电机上游钕铁硼的需求。目前镍氢电池技术成熟,有望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的主流。二级市场中,科力远是镍氢电池龙头。而以废弃资源再利用方式生产超细钴、镍粉的格林美也值得关注。在永磁电机用钕铁硼材料方面,中科三环初步涉足为混合动力汽车供货。·主题投资之三· 购并重组继续上演传奇 ◎本刊特约作者 何岩 大盘在弱势寻底,也在寻找着2012年的新希望。虽然各家机构都在对2012年市场盈利点进行预测,但无论市场热点如何变幻,购并重组都是永恒的市场主题。只不过,每年购并重组领域的重点有所不同,具体盈利模式有所不同。笔者对2012年的购并重组主题进行简单分析。 大军工:弱市中更显重组魅力 央企整体上市反复说了好几年,最近某些国资委官员又在提起。笔者认为,只要是优质资产整体上市对于股价来说一定是利好。在央企整体上市机会之中,笔者认为,最大的潜力所在是大军工领域的优质资产。曾经的超级牛股中航精机、成飞集成等都是军工概念资产购并重组的典范。 以中航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兵器集团、兵装集团、中核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船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中国大军工概念央企实力雄厚、资产优良。未来进行行业整合的空间巨大。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处于调整时期,依据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往往会加大对军工领域的投入以拉动经济(在经济繁荣期反而会适当控制)。所以,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2012年,军工领域是具有相对确定性增长的领域。 其中,拥有实质行业整合、资产注入题材的公司更具机会。看好航空动力、航天科技、航天电子、光电股份、中国重工、洪都航空等央企公司以及国腾电子、奥普光电、华力创通、大立科技、高德红外等民营军工概念企业的未来购并重组机会。具体而言,央企自身的资产整合、资产注入以及央企对优质民营资本的整合是未来主要购并重组形式。 大健康:购并加分非周期优势 值得我们长期拥有信心的领域是具有大消费概念的大健康领域。包括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机构以及医用软件等)、重大疾病治疗(生物医药为主)、保健品等行业。随着医改的深入,普通医药企业已经没有增长潜力,只有走强强联合或者被收购兼并的道路。在大国企之中,国药(包含中生集团)、华润、中国通用、上药、广药已经或者正在进行医药资产的整合。而南京医药也在试图通过与外资的深度合作实现突破。同仁堂也在2011年启动了实质性的集团资产整合工作。羚锐制药、安琪酵母(保健品概念)、上海家化等则实现了管理层收购或者战略重组。 在我们十分看好的医疗服务领域,目前做得最出色的通策医疗通过不断购并优秀的公立医院实现突破。在重大疾病治疗领域,很多公司的项目也都是通过收购兼并而获得,走下神坛的重庆啤酒以及岳阳兴长、华神集团等重大疾病治疗项目,都是几所军医大学所主导,后被公司所收购的。所以,在坚定长期看好医疗服务等大健康产业的同时,我们更看好具有购并重组潜力的大健康概念公司。 大传媒:购并重组神话将延续 目前最热门的大传媒题材公司,其实是与购并重组渊源最深厚的一类公司。历史上,港澳实业(赛迪传媒)、燃气股份(华闻传媒)、清远建北(粤传媒)、鑫新股份(中文传媒)、北京巴士(北巴传媒)、科大创新(时代出版)、白猫股份(浙报传媒)、ST源发(长江出版)、黄河电器(广电网络)、四川电器(博瑞传播)、耀华玻璃(凤凰股份)、华联超市(新华传媒)都曾经上演神话。而今天,百视通刚刚通过广电信息借壳亮相,华谊兄弟、中青宝、乐视网也已不断试水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未来有传媒重组题材的武汉塑料、光华控股等是否可以纳入视线也值得思考。 垃圾股:国有壳资源希望犹存 在退市政策不断完善的政策面之下,垃圾股近期受到市场抛售。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一大进步。笔者认为至少80%的垃圾股是真正的垃圾。只有大约20%左右国有控股的绩差股或许有新生希望。在股价超低前提下,大比例国有控股类、非退市小市值公司还是有希望获得新生。一旦重组题材有诱惑力,能得到市场认可,必将再次上演中国式上涨神话。近期ST宜纸是ST类品种之中的异类公司,两个涨停而停牌的亏损股美利纸业也是因为资产置换。但不言而喻,这类公司不确定性极大,普通投资者是不适合操作这类品种。 再来谈谈盈利模式:无论2012年行情如何,在实战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准重点领域以及公司。 2,以公开信息为分析依据,切忌道听途说。 3,以技术性规则为买入准则。·主题投资之四· 蓝筹股能否王者归来? ◎本刊记者 郑捷 岁末中小盘股集体暴跌。从11月15日的一轮下跌看,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跌幅在13%。“如果没有业绩支撑,中小股票还将继续价值回归之旅。”民族证券分析师徐一钉说。中小盘回归路漫漫,那么蓝筹股有没有可能在2012年强势回归?不妨先回顾一组数据。 为何蓝筹、中小创业指数分化 收官盘点,沪深300指数年度跌幅25.27%,而中小板指数暴跌38%,创业板跌37%,真可谓是指数“双熊”。相比来说,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2011年以来,特别是近阶段以来相对表现抗跌。 为什么会出现“冰火两重天”呢?目前,沪深300成份股平均市盈率10倍,创业板为35倍,中小板为30倍。从市净率来看,沪深300平均PB在1.7倍,其中,钢铁板块已经处于破净边缘,达到了A股1664点时钢铁板块的历史极值。而创业板、中小板平均PB为3倍左右。熊市中投资者风险偏好集中于安全,如果没有业绩确定性大幅增长,处于估值高位的中小盘股向接近历史低位的蓝筹股靠拢是正常的。 从2008年10月份至高点位置,上证指数涨了1倍多,而同期中小板指数却上涨了约3倍,可惜“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曾经的风光无限成为2011年的下跌无限。稍微深究一下,发现新兴、消费类政策鼓励行业的公司多以小盘股为主,蓝筹类公司更多属于投资及周期相关行业,这是形成两类指数分化明显的深层次因素。那么,提前调整一年的蓝筹股能否在2012年强势回归呢? 蓝筹归来需流动性支撑 暂时抗跌与率先启动是两个概念,弱市中一时抗跌往往在大盘见底前还要强势补跌。但是如果加上提前调整和估值安全这两个条件,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 回首2007年“5.30”暴跌之后,垃圾题材股集体歇菜,充足的流动性支持A股迎来一波著名的蓝筹股行情,沪深300指数以161.55%的涨幅超越中小盘指数约10个百分点。这种风格转换在2010年重演,不过这次主角从蓝筹股又回到了中小企业股。2010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扩大内需政策指引下,沪深300跌12.51%,中小板指数反而上涨了21.26%。 通过回顾与比较这两个典型时间段,可以将视线聚集于两个问题:即这次调整是否足够充分,流动性是否足够。 蓝筹股一般是有稳定盈利的大公司代表,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较大股本。正是由于其股本较大,每发动一轮行情都需要有充足流动性作为支撑,无论在2007年牛市最后的疯狂还是2008年底4万亿超宽松货币形成的大反弹都具备了此条件。虽然市场预期2012年货币较2011年相对宽松,但是宽松尺度却有限,因此,即使蓝筹股当前已经调整较为充分,但是能否出现超预期的货币宽松,是判断蓝筹能否王者归来的重要条件之一。 越跌越安全的蓝筹股 还有另一种理由吸引场外资金进入,即调整充分。只要中国经济还保持一定增长,这类盈利稳定的大公司股价跌得足够多,也会引起场外资金进场抢筹,跌得多就是上涨的最好理由。由于调整充分是一个相对标准,目前沪深300标的股整体市盈率,较2319点的14倍要低了不少,甚至也低于1664点时的12倍。 本文仅以“破净”作为最简单标准进行梳理。在沪深300中,破净公司集中在钢铁、有色、交运等板块(见附表)。代表股如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中国铝业、天津港、广深铁路等。显而易见,钢铁、有色板块是近年政策力压的“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行业。由于得不到政策支持又面临产能过剩等问题,它们的走势也明显弱于指数。但该两板块大部分股票已经提前于大盘指标,跌到前期1664低点附近,有些个股甚至完全跌破。 冶金工业规划设计院近期预测:2012年我国钢材消费将达6.46亿吨,较2011年仍有一定增长。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在短期内跳过投资拉动的阶段,保障房、水利、海洋设备领域的投资加大都说明了此点。与投资有关的蓝筹公司仍会保持缓慢增长,钢铁等行业股价不可能长期低于重置成本,如果股价再打5折甚至更低应该是明确的机会。长期来看交通运输业仍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行业,目前低估值将随着“7·23事件”影响渐淡及铁路运营管理水平提升逐步回升;而港口业周期性较强,但一旦外贸环境稳定股价反弹也是大概率事件。■ |
| 欢迎光临 黑马乐园 (http://www.hmly666.cc/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